2023年全方位开放深入实施“蓉欧+”战略打造“一带一路”大通道

四川中职2023-05-27来源:网络收集

2023年全方位开放深入实施“蓉欧+”战略打造“一带一路”大通道

全方位开放深入实施“蓉欧+”战略打造“一带一路”大通道

空中“两网”加速起飞

全方位开放深入实施“蓉欧+”战略打造“一带一路”大通道

国际航空枢纽织密空中桥梁引领大开放

全方位开放深入实施“蓉欧+”战略打造“一带一路”大通道

在成都北端,国际铁路枢纽建设加快“奔跑”的同时,成都南端的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也加速“起飞”。

本月15日,又一条定期国际直飞航线将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起飞。国内第四大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在这一天将新开通成都直飞洛杉矶航线,这也是成都第二条直飞美国航线。成都第一条直飞美国航线,是美联航于3年前开通的直飞旧金山航线。

一条国际航线连通两大洲,带来的不仅仅是提升贸易往来,还有增强旅游文化交流。所以,此次海南航空特地采用“功能熊猫”号——波音787梦想客机,执飞这条新航线,把成都与世界“好莱坞”之城紧密连接起来。紧接着,海南航空还计划在今年上半年开通成都直达纽约的另一条直飞美国航线。

一座城市的国际航线数量,往往反映着这座城市全球通达性,以及与世界交流开放程度和便捷程度。截至2023年底,成都的国际(地区)航线数量为95条,是中西部地区拥有国际(地区)航线数量最多的城市。接下来,成都还将开通直达索契、亚的斯亚贝巴、奥克兰等多条定期国际航线,年内国际(地区)航线数量有望突破100条。

伴随国际国内航线网络密织,往来成都的全球通达性提升,最直接的显著变化就是空中客货流不断增大。2023年,双流国际机场实现年旅客吞吐量4603.9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1.1万吨,在我国内地218家民用机场中分别位居第四位、第五位,继续领跑我国中西部地区,“航空第四城”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去年,在成都举行的世界航线发展大会上,中国民航局副局长董志毅称,成都是“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交汇点,中国民航局将大力支持成都的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使其成为继京沪之后,中国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成为中国西部民航发展的重要支撑。

2023年5月,定位于国家级航空枢纽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开建,这是国家重点工程,也是民航“十三五”规划重点工程,将于2023年建成投用。成都是继北京、上海之后的中国第三座“双机场”城市。

以大通路建设推动大开放,增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到2023年成都将形成“一市两场”格局。去年9月,成都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作出了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深入实施“蓉欧+”战略,打造“两港三网”的工作部署。目前,成都“两港三网”建设发展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将于近期正式发布。

规划明确提出,通过提升完善硬件设施、软件配套和体制保障,加快形成“12345”发展格局,即打造一个立体式综合型国际化物流枢纽,建好“两港”,织密“三网”,促进“空铁公水”四位一体多式联运,做强“制造、贸易、物流、金融、信息”五大临港产业。

而根据成都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3年,成都的国际地区航线总数将达100条以上,其中直飞航线70条以上。加快建设“国际多直达、国内全覆盖”的航空运输体系,重点开通至欧洲、北美洲、中东、澳洲、非洲等地的战略性国际航线,加强与全球繁忙机场城市的空中直通互联,建立完善2小时航程的国内航空圈、4小时航程的泛亚航空圈和10小时以上航程的洲际航空圈,着力构建以成都为国家门户枢纽的“空中客流网”。

同时,依托国际客运航线网络,在巩固提高现有客机腹舱带货能力基础上,大力发展全货航运输,重点建设欧洲经成都至北美航空货运横向主轴和成都至泛亚地区重点城市的航空货运纵向主轴,形成“T形”国际航空货运网络总体格局,着力构建以成都为西部共享枢纽的“空中物流网”。

对外通道日益完善、高效,推动着外向型经济发展。来自成都海关的统计数据,2023年成都实现进出口总额2713.4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高于全国11.9个百分点,进口和进出口增速分别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和第二位。而今年1月,成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76.9亿元,同比增长99.3%,实现开门红。其中,与波兰

、以色列等“一带一路”沿线

部分国家外贸成倍激增。

C

临空经济升级“国家示范”

助力加快打造具有“一带一路”特色内陆自贸区

同样是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一条重磅消息从北京传至成都。国家发改委、中国民航局日前正式批复设立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这意味着成都新增一国家级重大开发开放平台。

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戴宾称,建设“一带一路”是中国开展全方位国际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带动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中国西部地区的交通,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成都紧紧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因地制宜深入实施“蓉欧+”战略,加快建设“两港三网”,巩固提升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地位,大力发展以临空经济为引领的开放型经济。

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拥有中西部最发达的集航空、铁路、公路于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和幅员广阔的物流经济腹地,枢纽优势突出。同时,依托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双流园区、西航港经济开发区、临空服务业园区四大产业园区,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初步形成了以航空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和以航空枢纽服务、航空物流、航空维修、口岸贸易等为代表的临空服务产业体系。

以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为例,目前功能区已聚集8家大型基地航空公司、3家航空维修基地,以及13家全球百强物流公司和10家全国百强物流公司。2023年该功能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0亿元,同比增长11.9%,税收突破27亿元,同比增长12%。

伴随双流国际机场附近临空产业指向性不断加强,临空关联性产业不断集聚,成都临空经济实力逐步增强,有利于为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打造全国典范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根据规划发展目标,到2023年,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凸显,空港口岸功能和开放门户功能进一步提升,临空高端产业体系基本成型,初步建成引领西部、影响全国和临空经济发展示范区。示范区GDP总量达到600亿元以上。

中国民航大学教授、中国临空经济理论首创者曹允春称,临空经济属于高端经济形态,规划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有利于加快形成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吸引和聚集经济发展全球创新资源和要素,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成都获批设立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标志着成都迈入与“北上广”比肩发展的我国临空经济发展第一阵营。

曹允春表示,开放性是自贸区和临空经济区的共同基因,发展临空经济的最好方式,就是与自贸区对接,“空港+自贸区”一定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模式。而四川已获批建设自贸区,成都将成为其核心。两者相得益彰,将有力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发展,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

规划建设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有利于发挥四川“一带一路”核心节点、长江经济带重要支点作用,通过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和加强国际空港口岸建设,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竞争,加快形成四川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而获批的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一大功能定位,就是内陆开放先行区,将充分借鉴上海、天津、广东等国家自贸区的先进经验,积极在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推广复制,并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创新。

并且,依托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口岸和综保区双流园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特色资源,提升空港口岸功能和开放门户功能,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探索发展临空开放型经济,努力建成“立足中西部、辐射内陆、连接亚欧”的内陆开放先行区,助力加快打造具有“一带一路”特色的内陆自贸区。

目前驻蓉领事机构增至17家,国际友好城市增至3+2个,在蓉世界500强企业达278家。去年,成都成功举办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世界航线发展大会、西部金融中心论坛等重大展会530场次,签约引进重大项目270个,其中30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17个,实际利用内资4100亿元、外资85.3亿美元,中德、中法、中韩、中古、新川等国际合作园区加快建设,陆港产业园、临空经济示范区加速成型,以“中国—欧洲中心”项目为代表的一批国际交往中心载体拔地而起。

由此可见,成都全方位双向开放步伐正在明显加快。

【2023年全方位开放深入实施“蓉欧+”战略打造“一带一路”大通道】由best教育网收集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仅供参考,具体以教育考试院或学校官网发布为准!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相关推荐

报名留言
  • 姓名:
  • 电话:
  • Q Q:
  • 学历:
  • 学校:
  • 专业:
阅读并同意《本站用户协议
Baidu
map